行業資訊
前不久,2018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剛剛在武漢落下帷幕。每一年的農機展我們都會接觸到這個行業最新的產品動態和發展趨勢。在本次的武漢農機展覽會上,智慧農業的先進技術就已經開始深入到農業機械領域。今年我國整體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接近70%,一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開始反哺農業,各種高精尖技術也大量進入到農機行業,真正開啟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從產品的升級換代來看,農業機械市場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整個市場展現兩個方面的趨勢:
1.傳統農機市場趨于飽和,行業開始大洗牌
自國家大規模補貼農業機械開始,農機市場近幾年涌入大量的資金和廠家,掀起了一場農業機械的風潮。有能力的大兵團、農墾和農業合作社自主購買機械,部分農民也根據政策購買了自己所需要的機械。
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導向,極大地造成了農業機械行業的產能過剩。現階段仍沒有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的地區大都是地塊偏小、地形陡峭的丘陵山區。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農機市場基本趨于飽和,國家對于農機的補貼政策對市場的拉動作用也逐步放緩減弱。這從參展的企業數量變化可見一斑。去年的國際農機展覽會有2100多家企業參與,今年官方統計只有1900家,可見市場供給已經自主自發地作出響應。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下滑的農機市場,已經讓很多廠商望而卻步,部分中小企業甚至退出了農機行業市場。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產品競爭日趨激烈,能夠生存下來的必然是在質量、價格、性能和服務等各方面更適合農民作業需求的企業,這樣就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洗牌開始了。
2.農業機械裝備升級,凸顯中國智造
近兩年的農機展上,無人機、數控加工、激光等技術更多地被運用到農業機械中。盡管中國的農業機械行業比發達國家要落后許多,但是通過先引進消化后自主研發的發展方式也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1)自動化、智能化成為必然趨勢
農業機械的最終目的還是降低生產成本,解放和替代勞動力。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趨勢正符合這樣的發展要求。本次農機展上,大型無人駕駛拖拉機的展出,印證了農機自動化技術的成熟。未來自動傳輸技術將更普遍地應用在農業機械設備上,像這樣的智能設備也必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農機產品中。
(2)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
物聯網技術近幾年發展如火如荼,也成為農機市場上的后起之秀。大型農業機械上都安裝了電子顯示屏,信息傳感技術廣泛應用到農機中,為設備的信息化、物聯網打下了基礎。本次展會上,由大田農社牽頭的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已經應用在江西的農田設施中,吸引了大量的政府和合作社人員圍觀。
(3)大型機械功能更全面
聯合多功能是大型機械的發展趨勢,這種多功能不僅體現在多種農作物上,也體現在多地形、多方式和更多的適用性上。農作物的季節性極大地限制了機械的使用率,多功能可以有效彌補這種缺陷,提高農機的使用率和生產效率。
(4)小型機械市場更加垂直細分
國內大型農業機械市場被外企占據半壁江山,剩下的市場也被國內大型企業霸占。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小型農機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存活下來,最好的辦法是另辟捷徑,走適合中國多變地形的小型定制化農機發展道路,從垂直細分領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細分領域的小機械注重區域性特點,比如專注于丘陵地形的果園小型機械。這種機械成本低,會促進農民更多的購買力,讓廠家在殘酷的農機市場也得以生存。
3.結語
集約化是農業發展的趨勢,機械化也是農業生產的必然走向。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逐漸集中連片,大規模農場也將逐步走向更高程度的專業機械化操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自主研發農業機械,把農業機械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人手中,依托高端裝備制造的引領發展更為自動化、智能化的智慧農業,新型農業機械市場趨勢必將勢不可擋。
(引自:大田傳媒|農機360網2018年10月31日《從農機展看中國農業機械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原文作者:李芹 內容有改動)